當三星Galaxy S6、Note5與蘋果iPhone 6S、iPhone 6S Plus等旗艦機型全部發布完畢,該贊的贊過了,該嘆的嘆過了,今年值得期待的新機情況也就差不多了。從時間上看,遠未到年終盤點和預測的時候。但是,從當前的種種跡象來看,接下來尤其是明年整體市場大概什么樣子,最基本可以預判了。有些規律、特點將繼續深化,有些模式、玩法可能逐步消失。
1、簡單靠模仿、靠情懷、靠營銷的模式走不通,需要手機廠商拿出些創新實力
向三星與蘋果致敬成為這幾年來國產手機快速崛起的重要戰術,使得廣大用戶從外觀上看,幾乎很難區分是哪家品牌商的手機。但隨著國內市場飽和,增長速度接近于零的情況下,模仿文化下的品牌很難成為創新企業的對手。
盡管每年不斷有新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入局,大打情懷牌、營銷牌,但幾乎每一家在復雜的供應鏈、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都沒有形成明顯的優勢,銷售增長乏力。在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小品牌生存越來越困難,大品牌廠商的份額不斷加大。百家爭鳴、百團大戰的產業繁榮場景已成過往。
同時,利潤的不景氣讓國產手機廠商左右為難。工信部統計,2014年中國手機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2%,低于我國電子制造業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而在2015年,海外品牌三星、蘋果仍然占據利潤的大頭,很多國產大品牌廠商、互聯網品牌廠商仍處于虧損或者拿錢砸市場的狀態,不可持續。
2016年,真正靠創新、靠品質說話的品牌將會繼續發展,而一些靠模仿、靠營銷、靠情懷的品牌生存將會更加困難。
2、不再以渠道區分手機品牌類型,全渠道運營成為共同選擇
3G時代,主流手機品牌可以按照渠道進行劃分。如運營商渠道品牌有中興、華為、酷派、聯想、海信等,社會渠道品牌有OPPO、vivo、金立、朵唯等,互聯網渠道品牌有小米、魅族等,以及在各個渠道都有所布局的海外品牌三星、蘋果。每個品牌由于種種原因,有自己的主打的渠道體系,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主流大品牌都在不同渠道上進行探索。如運營商降低補貼,使得中華酷聯紛紛推出互聯網子品牌,并積極布局社會渠道,華為在運營商的渠道份額已經低于50%;互聯網市場空間有限,于是最初的互聯網品牌和各大廠商的互聯網子品牌紛紛與線下渠道商合作,小米一度成為幾大國代商的熱寵,當前也開始了線下零售店建設。
同時,傳統渠道商,尤其是國代商,大力發展B2B平臺,加強線上與線下的服務。
2016年,用渠道區分品牌的說法將不復存在,線上與線下品牌的說法沒有意義,手機銷售已經進入全渠道運營時代。
3、“落地”才是廠商的首要職責
有“起飛”就應該有“落地”。上文部分提到了現在的國產廠商如“百家爭鳴”一般快速起家,一炮走紅的廠商不在少數。擅長搞饑餓營銷的小米、擅長與別人撕逼的魅族、經常搞專利訴訟的努比亞,這些大量的中國廠商每一家其實你都能找到它們火的原因。錘子、一加等品牌哪個都是炒作的高手,每一家品牌都有著每一家品牌的玩法,“百家爭鳴”。
不過現在時代變了,消費者變了,不是營銷的手段不好,也不是炒作的技術不精,是因為買產品,最終還是要看產品如何的。無數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能一直傳承的品牌無一不是在產品上最用心的品牌,而那些靠噱頭、炒作的品牌則如曇花一現一般消失于歷史長河。
例如蘋果,其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和一個女神一般的女孩戀愛過之后,你可能再也不會對一個一般的女孩子動心了。除非這個女孩對待你遠好過以前的那個漂亮女孩。手機也是這樣,當你體驗過高端手機產品之后,我覺得你也不會對那些滿大街的“Low”產品動心了。
“百家爭鳴”和“戰國七雄”這兩個詞用來形容現在的手機廠商再合適不過了,噱頭炒的再響亮,最終的勝利還是要依靠硬實力,我們只會對曾經出現過的“百家儒術”表示懷念,但最終還是歸屬到了那些強大的“戰國七雄”中。落地到產品,才是未來這幾家超級廠商的重中之重。